——市衛(wèi)健宣教中心開展廉政教育活動
結(jié)合今年的紀律教育月活動,,市衛(wèi)健宣教中心組織中心全體黨員干部到廣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花都塱頭村開展廉政教育活動,。
塱頭古村立村于元朝,村民多姓黃,,距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村內(nèi)樹環(huán)村,塘水相擁,,共有380座至今仍保存完整,、具有嶺南建筑風格的明清古屋,幾十間公祠,、書院首尾相接,,是迄今為止,廣東保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古村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是有名的“科舉之鄉(xiāng)”“進士村”,,現(xiàn)還保有書院,、書室24座。全村及第秀才15名,、舉人10名,、進士15名,“七子五登科”“公孫八科甲”“父子兩鄉(xiāng)賢”的佳話廣為流傳,。該村2012年獲評“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楹聯(lián)文化名村”,,2013年獲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村落”,2014年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在塱頭古村歷史陳列館,,黨員同志們詳細了解了塱頭古村的發(fā)展歷程和民俗文化。
“文化潤內(nèi),,養(yǎng)德固本,。”為弘揚傳統(tǒng)廉政文化,,塱頭古村對歷史記載及民間流傳的廉政故事進行了收集,、整理,并予以陳列,、展示,。在鄉(xiāng)賢櫟坡公祠,支部黨員們跟隨講解員實地了解了此處供奉的黃氏十四世祖黃皞的事跡。有“鐵漢公”之稱的黃皞,,為官清廉,,官至從二品,“七子五登科”“父子兩鄉(xiāng)賢”即源于他,,還有“奉旨放木鵝,,不忍多占地”、“開倉賑災”,、“建青云橋,造福鄉(xiāng)里”等故事也廣為流傳,。其中“奉旨放木鵝,,不忍多占地”最讓人為之動容:黃皞一生清廉,政績顯著,,明朝正德皇帝頒旨嘉獎,,贈他一只木鵝帶回家鄉(xiāng),準他將木鵝放到家鄉(xiāng)河中漂流三天,,木鵝流經(jīng)之地,,兩岸五里以內(nèi)的田地便歸他所有。 黃皞奉旨到巴江河放木鵝,,但又不忍心占百姓太多土地,。于是,他暗中找了個小孩潛水把木鵝引入到一口池塘中停下,,才沒有把大量的土地占為己有,。還有著名的友蘭公祠的門匾上方,有一幅壁畫,,畫中有四棵白菜,,據(jù)講解員介紹,白菜葉青枝白,,寓意做人要清白,。
通過本次廉政教育活動,黨員們從古人先賢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清白廉潔,、剛正不阿的高尚品質(zhì),,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廉政根基,,將以更加嚴明的紀律和無私奉獻的大愛之心,,全身心投入到衛(wèi)生健康宣傳教育工作中。